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急挥,化石能源逆风渐起,中东会否成为下一个光伏企业的东南亚?目前,这种担心正不攻自破。
中标的阿联酋60亿美元光储项目,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新能源项目金额之最。与此同时,
也凭借其最新斩获的大单,进一步巩固了在中东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些大单背后,是中国企业在光伏储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竞争力,也标志着中国军团在中东能源革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东摆脱石油诅咒,只争朝夕。当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宣布斥资545亿美元加码新能源时,这绝非简单的能源转型,而是一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战略突围。坐拥全球17%石油储量的中东诸国,正在用最决绝的方式摆脱资源诅咒——沙特《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明确要求,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50%;阿联酋更计划在2050年实现清洁能源占比75%的“净零”目标。
光伏+储能只有实现与化石能源的平价,才能在能源转型中成为主角。以目前光伏和储能的提效降本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来看,至少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但是,总有一些地方得天独厚,现在即可实现与化石能源平价甚至还有比较优势,那就是光照资源充足的中东和北非。
中东在清洁能源方面的资源与成本优势,是无以伦比的。中东地区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光伏电站利用率较国内高出40%,叠加沙特0.01美元/度的全球最低光伏电价,度电成本碾压传统能源。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测算,中东光储项目IRR普遍超过15%,远超国内6%-8%的平均水平。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中国光伏储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回报。
沙特工业发展局报告显示,其本土光伏组件产能不足1GW,储能系统更是完全依赖进口。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交钥匙工程”的黄金窗口期。
举个例子,阳光电源在沙特建设的3.6GW项目,从支架安装到智慧运维实现全链条输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从设备供应到系统集成再到运维服务的全方位机会。
阿布扎比投资局斥资3亿美元入股宁德时代,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则与阳光电源成立合资公司,这种“资本+技术”的深度绑定,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增强了中国技术在中东市场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颗粒硅技术,打造出中东首个“硅料-硅片-组件”垂直产业链。阳光电源更将国内验证成熟的“光伏+储能+氢能”三位一体模式复制到阿曼,首个绿氢项目已实现2.4美元/kg的制氢成本,较欧洲同类项目低30%。这种生态化扩张正在引发链式反应,带动更多中国企业落地中东市场。
据一家头部企业高管透露:“我们与沙特投资部的谈判持续了18个月,对方聘请的波士顿咨询团队将设备报价拆解到每个螺丝钉。”
这种源自石油时代的商业传统,让中国企业见识到沙漠商帮的杀价艺术——阿布扎比主权基金要求储能项目必须绑定25年运维合约,并将衰减率补偿条款精确到0.01%/年。自古以来,阿拉伯商人向来精明,中国企业需要在谈判中展现更高的智慧和耐心。
世界银行《中东营商环境报告2023》揭开残酷现实:阿联酋(全球第16位)推行“48小时极速注册”,增值税率仅5%。所以,有人形容阿联酋就像新加坡,制度健全,市场成熟,营商环境良好。
但是,沙特(第62位)要求外资持股不超过49%,增值税率骤增至15%。所以,有人将沙特比喻为40年前的中国大陆,文化主体意识较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但市场空间巨大。
至于阿曼(第86位),虽然允许100%外资控股,但工业用地配套完成度不足30%。所以,阿曼更像越南,软硬件条件不好,但劳动力便宜。
阳光电源沙特项目负责人坦言:“在利雅得工业城,我们自建了污水处理厂和10公里输变电线路。”这种“带资进场”的模式,让中国企业在沙特项目的隐性成本增加8%-12%。
中东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研发适应当地环境的产品。根据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的实测数据显示,在正午时分,储能集装箱内部温度可达68℃,导致某中国厂商电芯循环寿命骤降40%。宁德时代为此专门开发了一种“沙漠特供版”储能系统,将热失控触发温度从150℃提升至180℃,但代价是在成本上增加了17%。
当然,中国企业还要面对在其它海外市场一样要面对的地缘政治。比如,当美国重启对沙特军售时,当欧盟承诺向阿联酋转让绿氢技术时,中国企业的先发优势就难免会遭遇到政治变量带来的冲击。
阿布扎比能源部长近期表态值得玩味:“我们永远欢迎性价比之王,但技术自主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面对中国军团在中东光伏储能市场高达70%的市占率,日韩企业正通过独特的战术发起挑战。
LG新能源在科威特的2.8GWh储能项目中,祭出了“十年质保+三年衰减率保证”的超级保单,凭借这一极具吸引力的售后保障方案,成功从中国企业手中夺走了订单。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还显著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更具有威胁性的当属三星SDI的金融创新模式。在沙特NEOM新城项目中,三星SDI联合三星物产,提出了EPC总包、设备租赁与电价分成的“三合一”方案。通过这种模式,项目投资方的内部收益率(IRR)从12%提升至18%,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经济吸引力。这种将金融手段与技术产品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还通过电价分成机制,将自身利益与项目运营效益深度绑定。这种模式的创新,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
此外,欧美企业在光伏储能领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中东也拥有一定优势。
First Solar的碲化镉薄膜组件在阿曼沙漠的项目中表现出色,其产品在耐高温性能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能够适应中东地区极端的气候条件,这使得First Solar在中东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等欧美企业在储能系统集成和智能管理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特斯拉在阿联酋的某储能项目中,采用了其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够实现对电池组的精准监控和智能调控,有效延长了电池寿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种技术优势,使得欧美企业在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才能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中东本土企业也正在崛起,成为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例如,沙特的ACWA Power在本土市场拥有深厚的资源和渠道优势,正在积极参与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ACWA Power凭借其对当地政策、市场和文化环境的深刻理解,能够提供更加贴合当地需求的解决方案。在沙特的某大型光伏项目中,ACWA Power联合当地企业,成功中标并高效完成了项目建设,展现了本地企业在本土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阿联酋的Masdar公司也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在阿布扎比的一个综合能源项目中,Masdar公司不仅负责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还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中国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加强与中东本土企业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巩固已有优势,共同推动中东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尽管中东光储市场遍地黄金,但中国企业在掘金过程中面临着多重考验。从精明的阿拉伯商人到复杂的营商环境,从日韩企业的弯道超车到欧美企业的技术围堵,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然而,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中东市场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未来,中国军团需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中东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在中东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当中国光伏组件覆盖阿拉伯半岛的广袤沙漠,当
储能系统点亮麦加的夜空,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舞台上崛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