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能源电力板块呈现分化走势。申万光伏设备板块下跌4.09%,跑输沪深300指数5.28个百分点;风电设备板块下跌0.73%,跑输沪深300指数1.92个百分点。尽管市场短期波动,但政策端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改革路径,为行业中长期发展注入确定性。
节后光伏产业链整体维稳。硅料市场成交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局部企业小幅调价但未形成普遍跟涨;硅片产量环比小幅下降,库存压力逐步缓解;电池片订单充足,专业化厂商开工率稳定;组件排产虽环比下降,但3-九游官方入口4月计划显著回升。市场观望情绪浓厚,终端需求预计随抢装预期升温逐步释放。
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此外,《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落地,明确备案主体责任,强化电网承载力评估与调度管理。政策通过规范开发流程与提升消纳能力,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扫除障碍。
当前多晶硅库存压力仍存,但隐性库存消化加速。随着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落地,市场对2025年上半年抢装潮预期增强,叠加储能配套需求增长,多晶硅供需结构有望逐步改善。业内预计,3-5月价格或迎来阶段性反弹,但中游环节产能调整与终端需求匹配度仍需观察。
《通知》明确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划分存量与增量项目。存量项目电价按现行政策执行,增量项目通过竞价形成。政策短期或刺激存量项目抢装,中长期则通过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海风项目虽暂按现行政策执行,但沿海省份消纳压力缓解与分类政策驱动,有望加快项目审批与建设进度。
政策要求新能源公平承担调节成本,推动共享储能建设。海风项目消纳压力减轻后,配储模式或从强制转向市场化驱动。例如,浙江嘉兴通过“四可”技术改造(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实现分布式光伏精准调度,为海风并网提供参考。市场化机制下,储能配套的经济性提升,将进一步增强海风项目竞争力。
近期多家企业扩大海风装备产能。例如,大金重工投资曹妃甸海工基地强化海外供应能力,东方电缆启动深远海输电装备项目。政策支持与全球能源转型需求共振,国内海风产业链技术优势与成本效率进一步凸显,出口潜力持续释放。
新能源电力行业短期受政策与市场情绪双重影响,但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主线明确。光伏产业链在政策规范与需求复苏中寻求平衡,风电则依托电价改革与海风建设打开增长空间。行业结构优化与技术迭代并行,市场化机制将加速优胜劣汰,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步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