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到机器人:常州牵手上海科创 万亿产业借势成长聚焦

  

从新能源到机器人:常州牵手上海科创 万亿产业借势成长聚焦

  2月20日,2025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和创新合作活动周新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据了解,这是常州连续19年在上海举办经贸周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0个,涉及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半导体、文旅等领域,总投资额约308.1亿元。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在昨日(2月20日)的经贸周活动中表示,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高端创新资源充沛,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加快建设,牵引长三角城市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而常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正全方位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经贸互动十分频繁,产业创新合作紧密,区域协同不断升级。

  九游官方入口

  据介绍,一大批来自上海的技术成果,在常州实现孵化量产、落地生根:璞泰来、巴斯夫等代表企业加速动力电池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成为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一大批常州产品配套上海、走向世界,常州超过90%的新能源进出口贸易通过上海往来。

  2023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城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增长6.1%,增速列苏南第1、全国万亿城市第3,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区域辐射力、发展影响力进一步跃升。

  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产业链,常州正以科技创新为动能,跑出新质生产力产业成长的加速度。

  从智造能力看,常州制造业体系完备、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工业规模超2.2万亿元。

  从链群生态看,常州通过打造新能源之都,构建“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形成垂直整合能力,其产业集聚度全国第3、投资热度连续三年全国第1,新能源产业规模超8500亿元、整车年产近80万辆,获授“中国新能源之都”产业名片,正向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常州正构建以10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为支撑的“1028”产业发展体系。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固态电池、氢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在内的细分赛道,为投资者打造机遇。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领域,常州依托理想、比亚迪两部新能源整车资源和超35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优势,智能网联领域已拥有相关企业60余家,在感知、决策、AI芯片、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开工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发布全国首个“车能路云”一体化方案。

  常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比亚迪、长安汽车发布“智驾平权”,智驾领域将迎来“战国时代”,下一步,常州将在自动驾驶和车路云一体化等领域,重点围绕智能座舱、L2以上级别辅助驾驶功能、智慧道路建设三个方面,发展智能网联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支持无人车快递末端配送,推动道路常态化载人载物测试。

  在固态电池领域,常州凭借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全国第一,以及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中3家布局常州的集聚优势,积极投身固态(半固态)电池产业发展。

  据介绍,生产项目位于常州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研发平台构建先进固态(半固态)动力电池生产体系,已形成小批量量产销售;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龙头企业已在固态(半固态)动力电池领域进行相关布局。

  下一步,常州将重点引育高能量密度复合正负极材料,硫化物、聚合物等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以及电芯、电池包等加工制备项目,持续探索固态电池应用新领域。

  常州还是国内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国内每四台工业机器人中,就有一台出自常州,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接近全国1/4,同时协作机器人产量全国居前,并拥有纳博特斯克、安川机器人、钱璟康复等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近150家,2024年实现规上产值309亿元,覆盖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生产”再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2024年,常州新引进机器人亿元以上落地(注册)项目4个,总投资近10亿元。常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共计拥有灵巧手、线性执行器、力传感器、轮式行走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相关企业近20家。

  常州未来在机器人领域,将加快布局高端整机、控制系统、机器人动力电池等领域,强化减速器、传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项目招引,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船等新兴领域发展。

  据介绍,在科技创新浓度高的上海、大院大所附近,常州创办了科创飞地,深入推进“星链”计划与高能级城市建立科创能量转换、互补机制。

  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是首批六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之一,也是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据介绍,未来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将加强与常州各版块合作,发挥沪常两地各自在技术转移与转化、产业孵化与加速的综合优势,围绕科技创新成果“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在常转化应用。

  常州依托“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等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加快布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机器人、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目前位于常州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9.1%。

  在支持企业创新投资方面,常州市政府与30余家知名机构共建“1+3+X”政府基金矩阵,总规模超500亿元,全市上市企业数量突破100家。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表示,企业在常州发展,就能获得丰富的应用场景、强劲的人才支撑、充足的资金保障,加速嵌入产业链、融入大循环。同时,常州也将秉持懂得产业、舍得投入、等得花开的“长期主义”,推动惠企政策“非申即享”“直达快享”,加强绿电、算力等新型要素供给,实施十百千亿大企业培育工程和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以一城之力度,让企业家感受到“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不是滋味,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38%的2000,1.7亿人仅233

  中央定调!养老金迎新调整,2024年涨3%,2025养老金涨幅是多少?

  空客CEO谈中国商飞:飞机制造业可能“从双头垄断过渡到潜在的三足鼎立”局面

  突破127亿元!《哪吒2》海外票房破亿元,北美排片大增,发行规模创纪录!国内观众“抢”特效厅二刷三刷,光线传媒股价持续震荡

  重磅!Shams:在澄清期过后,火箭将用一份底薪签下2022年10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