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并网系统:将 户用光伏系统与电网 相连,在有日光时, 光伏方阵发出的电力 出供给家用电器使用 外,如有多余可以输 入电网;在晚上或阴 雨天,光伏方阵发出 的电力不足时,则由 电网向家庭电器供应 一部分或者全部电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将太阳能 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通过控制器的控制 给蓄电池充电或者在满足负载需求情况 下直接给负载供电,如果日照不足或者 夜间则由蓄电池在控制器的控制下给直 流负载供电,对于含交流负载的光伏系 统而言,还需要增加逆变器将直流电变 成交流电。
逆变器:又称为电源调整器, 根据在光伏系统中的作用可 以分为独立型和并网型两种。 根据有无变压器又可分为变 压器型逆变器和无变压器型 逆变器。 工作原理:通过变压回路调 节电压到逆变器输出控制所 需要的电压,再通过桥式电 路将直流电压等价的转换成 常用频率的交流电压。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电池 是由高纯硅通过熔化后浇注成 正方形的硅锭,然后使用切割 机切成薄片再加工成电池的。 此种电池的转换效率要比单晶 硅电池低,但其制造成本高比 较低,因此近年来发展很快也 比较快。
光伏系统刚开始主要是分为空间型和 地面型两大类,但随着系统的应用领 域拓展逐渐形成五类:独立非用户型 系统(离网型)、离网用户型系统、 分布式并网型系统、集中式并网系统 和混合型系统。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采 用单晶硅片制造的太阳 能电池,此种技术最为 成熟,性能稳定,转换 效率也比较高,缺点是 生产成本比较高。
太阳光线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时, 一部分被太阳能电池上表面反射掉,另 一部分被太阳能电池吸收,吸收的太阳 光子使得半导体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激 发,在P-N结两侧产生了正、负电荷的积 累,因此产生了光生电势,在两极之间 用导线连接负载,就能产生直流电。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太 阳能电池的厚度不足晶体硅太 阳能电池厚度的百分之一,因 此节省了硅材料,大大的降低 了制造成本。而且在弱光下的 发电能力也要高于晶体硅。缺 点是转换效率低,稳定性也不 是很理想。但由于其成本低便 于大规模生产,易于实现与建 筑一体化,有着巨大的市场潜 力。
独立非用户型系统: 主要指的是完全依靠 太阳能电池供电的光 伏系统,系统中太阳 电池方阵是唯一的能 量来源。
离网用户型系统: 是由太阳电池板、 蓄电池、控制器、 以及逆变器组成。 结构比较简单技 术比较成熟已经 在我过西部偏远 地区普遍应用。
微晶硅太阳能电池: 可 以在接近室温状态制备, 光致衰退效应不明显。转 换效率比较低,在实际使 用中主要是以非晶硅太阳 能电池为顶层,微晶硅太 阳能电池为底层的叠层太 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薄 膜太阳能模块是由玻 璃基板、金属层、透 明导电层、电器功能 盒、胶合材料、半导 体层..等所构成的。 由于其生产成本比较 低,制作工艺成熟, 正得到大规模应用。
充、放电控制器:能够智能调节太阳能发电板 的工作电压,使太阳能板始终工作在V-A特性 曲线的最大功率点。普通的太阳能控制器对太 阳能板发电功率的利用提高了10%-30%。能 够起到防止蓄电池过渡充电、过渡放电,防止 夜间蓄电池像太阳能板反向放电作用,同时还 能起到过载以及短路保护作用。其主要应用于 独立型光伏系统。
双面太阳能电池:采用 单晶硅衬底制作双面玻 璃封装,正面转换效率 高于背面。
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以化合物半导体材 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单晶化合物电池主要是 砷化镓太阳电池,其转化效率很高,由于其中 含有有毒元素砷所以主要应用于空间。多晶化 合物电池主要有碲化镉太阳电池、铜铟镓硒太 阳电池,但由于镉元素对环境有污染所以应用 受到限制,铜铟镓硒电池是薄膜型太阳能电池 中转换效率最高的,因此未来市场广阔。